(晴海观) “平成最后的夏天”心情录
黄 文葦
“平成最后的夏天”这一词汇,充溢着2018年的夏季时空,成了2018年的热门词汇,初看像个影视剧的标题,浪漫又有点感伤意味。因为是“最后”,所以给了人们莫名其妙的紧迫感,比如,年轻人说一定要赶在平成最后的夏天找到恋人,突击结婚,即使是不切实际的想法,因为是“平成最后的夏天”的理想,有了一种唯美色彩。
这个夏天有一些难以忘却的心情录。比如,突然发现,晚霞很美。无需去海边或山间,傍晚走在家附近的小路抬眼就看到晚霞映红了天际,如诗如画。在社交网站上,几乎天天看得到各种各样的“夕阳无限好”,“平成最后的夏天”晚霞也让我们格外珍惜。于是这个夏天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:每天就算日理万机,也要挤出时间等一会夕阳西下。
这个夏天,我突然领悟了自己和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。遇到了一位有趣的医生。不是花粉症的季节,鼻子却不舒服,有花粉症的症状,于是我去了医院。医生不仅检查了鼻子,还检查了耳朵。他说没什么大碍,然后突然问我:“上周台风来的时候,你是否感到头晕?”我一惊:“确实头晕了,您怎么知道?!”他得意洋洋地说:“因为我是医生!”
然后,医生简要地给我上了一堂医学课,大意是人的身体变化与气候变化紧密相连……空气、气压等都影响人的身体。结论就是:我相当于“天气预报”,台风前,容易头晕;下雨前,容易鼻塞……风和日丽,平安无事。我不由得补充了一句:“地震前,容易烦躁……”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,记忆中有数次半夜突然醒来,过一会儿就地震了……医生点头:“人与大自然,就是如此关系密切。古代那些气象预言者,或许就是气象病患者呢。很多人的身体受到气象影响的,可能疏忽了,没当回事。你属于感觉敏锐的。”真是长知识了。后来有日本朋友推荐了一个名为“头疼”的手机软件,可以查看气压数据,当气压对人体不利时,及时提醒我们注意天气变化,调整饮食和睡眠,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。我把这“头疼”视为人与大自然联系的一个桥梁。
说起来,这个夏天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关于自然灾难的记忆。6月大阪北部发生直下型地震。7月西日本暴雨成灾,接着整个日本陷入灾害级别的酷暑,媒体呼吁人们多多使用空调。8月有五天时间连续发生台风,而且台风疯了,从东到西横冲直撞,甚至两个台风纠缠不清,把列岛吹得颤颤巍巍的。9月又发生了25年不见的大型台风,关西空港成孤岛。接着北海道发生7级地震……
日本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灾害史,日本总是饱经各种自然灾害的,每一次都是前所未闻,每次都是涅槃重生。所以,日本人似乎习惯了灾害。间隔几十年肯定要发生一次大地震,日本人抱着“发生了也没法子”的想法过日子,“无常观”根植于心灵土壤,日本平安末期鸭长明所著文学作品《方丈记》这样表述“无常观”:“川水流淌不绝,但绝非源头之水。水中的水泡时而消失时而聚集,却不曾长久不变。世间的人们及其栖身之所,也如同水泡一样变化无常。”世上万物都在生灭流转,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,自然灾害最直接地给了日本人无常情绪。“无常观”让人平和淡定,是构成日本民族性格的重要特质,但习惯了“无常”,也意味着健忘,“健忘心态”有利于从头再来、灾后复兴,但是灾害过后就把灾害抛到九霄云外,不利于防灾意识的加固。
9月6日的北海道地震使得灾区陷入一片黑暗,电力不足和防灾意识淡薄状态显而易见。记得东日本大地震后,节电意识成为全日本的共识,但是7年之后的现在,人们已经淡忘了节电这回事。灾害恰在人们把它遗忘时袭来。长期生活在日本列岛上的人们,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灾害,不能总是太淡定,应该反思无常观是否给人带来了消极麻木。
平成30年间,是和平年代,但也让日本人得了“和平痴呆症”,新旧交替的时间,希望能够成为日本和日本人的梦醒时分。人与大自然之间,应该多一些相互感应和关怀的“头疼”和“心疼”。
平成最后一个夏天,让人有一种凝重的时间感觉——一个时代在走向完结,作为“外人”,见证日本的改朝换代,是一生中难得的机会。看到周围有些在日华人开始再回首自身来日三十年、来日二十年的物语,并写成文字,让人感佩。雕刻人生重要时刻,永久镶嵌在心上。平成最后的夏天的相识相逢,愿在下一个朝代延续成美好……
0コメント